小麥土傳花葉病傳播途徑、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2021-02-16

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病是由一種桿狀病毒粒體引起的小麥常見病,叫禾谷多黏菌,可造成10%-70%的產量損失。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小麥土傳花葉病傳播途徑、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小麥土傳花葉病傳播途徑

小麥土傳花葉病傳播途徑

小麥土傳花葉病的侵染循環(huán)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和病田流水的擴散自然傳播,汁液摩擦接種也可傳播,傳播的直接生物媒介也是習居于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

一般侵染溫度為12.2-15.6℃,侵入后在20-25℃條件下迅速增殖,潛育2周后表現癥狀。

小麥不同品種間的抗性差異也很顯著,長期大面積單一化種植高感病品種,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秋季小麥播種后土溫和濕度及第二年小麥返青期的氣溫是影響此病發(fā)生的關鍵因素。

秋播時土溫15℃左右,土壤濕度較大,有利于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的萌發(fā)和游動孢子的侵染。

二、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病的癥狀特征

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病的癥狀特征

該病主要危害冬小麥,感病小麥秋苗期一般不表現癥狀,第二年春,小麥返青期才顯癥,發(fā)病初期心葉上出現長短不等的褪綠條狀斑,感病小麥植株矮化,穗小粒少,籽粒秕瘦,千粒重降低,產量損失嚴重。

隨著病情擴展,多個條斑聯(lián)合形成不規(guī)則的淡黃色條狀斑塊或斑紋,呈黃色花葉狀。

三、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措施

一是實行小麥與油菜、薯類、豆類等非麥類作物的多年輪作,減輕病害發(fā)生;

二是對發(fā)病較重的田塊適當推遲播種期,避開禾谷多黏菌的最適侵染期;

三是加強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健田與病田不串灌、漫灌;

四是加強栽培管理,防止病殘體傳入無病區(qū)。

2、化學藥劑防治方法

對發(fā)病地塊,可用病毒抑制劑加葉面調節(jié)劑加微肥進行混合噴霧,以促進病苗弱苗轉壯升級,增強植株的抗性,噴藥時應先對發(fā)病區(qū)施藥封鎖,再向四周噴藥保護。

即每畝可用3.9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31%嗎啉胍.三氮唑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加0.2%-0.5%磷酸二氫鉀和適量葉面調節(jié)劑均勻噴霧,隔7-10天再噴施一次。

與《小麥土傳花葉病傳播途徑、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相關的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