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加工:藥用菊花主要有三種:“黃菊花”(產(chǎn)于浙江杭州的最好,所以稱“杭菊花”);“白菊花”(產(chǎn)于安徽滁縣的最好,所以稱“滁菊花”);“野菊花”。通常于農(nóng)歷9月花盛開時,選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摘花頭曬干。陰雨天亦可將花采下,用小火烘干,火不宜太旺,防止烘焦。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疏風(fēng)散熱,養(yǎng)肝明目,解疔瘡毒。
應(yīng)用方劑
1.治感冒風(fēng)熱頭痛:菊花、桑葉各12克,連翹、薄荷各6克,水煎服。
2.解疔瘡毒:野菊花9-18克,水煎服;外用鮮品搗爛敷。
3.治肝腎虛目暗:菊花9克,枸杞、地黃各15克,水煎服。
4.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癥:菊花、金銀花各24-30克,頭暈明顯者加桑葉12克;動脈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12~24克。上藥為一日量,可根據(jù)病情酌情增減。服兩周后可將菊花、金銀花各減至9克,分4包,一日服完。每次用開水沖泡10--15分鐘后當(dāng)茶飲,每份藥沖泡兩次。
5.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蟬蛻等份,為散。每用6-9克,入蜜少許,水煎服。大人小兒皆宜,屢驗(《本草綱目》引《救急方》)。
6.治皮膚病、化膿性炎癥:菊花適量,煎濃汁洗患處。
7.治痱子:菊花全草或花,煎水洗。
8.預(yù)防中暑、感冒:茶葉9克,白菊花6克,開水沖泡當(dāng)茶飲。